在中医理论里,长期拉稀、大便不成形并非简单的肠道问题,而是身体内部失衡的外在体现,其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
脾胃虚弱:脾胃乃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若长期饮食不规律,过度劳累,或年老体弱,都易导致脾胃虚弱。脾胃功能减弱,无法正常运化食物和水液,水谷不能化为精微被人体吸收,就会夹杂在大便中排出,致使大便不成形,且常伴有食欲不振、腹胀、神疲乏力等症状。
湿气内生:居住环境潮湿、贪食生冷油腻食物,会使体内湿气过重。湿性黏滞,易阻碍脾胃的正常运化。脾胃被湿气所困,水液代谢失常,多余水分混入大便,导致大便稀溏、黏腻不爽。此外,湿气重还可能出现身体困重、舌苔厚腻、口淡乏味等现象。
肝气乘脾:情绪波动过大,如长期焦虑、抑郁、恼怒,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就会横逆侵犯脾胃,干扰脾胃的正常运化,引发腹泻,大便不成形。这类情况多在情绪波动后加重,还可能伴有胸胁胀满、嗳气等症状。
针对这些情况,日常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调理。饮食上,要遵循清淡、易消化的原则,多吃健脾祛湿的食物,如薏仁、芡实、白扁豆等。生活作息务必规律,早睡早起,避免熬夜,让身体各器官得到充分休息。适当运动也必不可少,像慢跑、瑜伽、八段锦等运动,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脾胃功能,有助于改善大便状态,维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