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顺产经历的妈妈都知道,整个分娩过程通常需要十多个小时,如果是第一次做妈妈,那需要的时间可能更长。但在产科临床工作中,我们也见到过不少生孩子生得特别快的孕妈妈,几个小时就结束了分娩,这让很多即将临产的准妈妈们羡慕不已。
但是,需要和大家说明的是,生孩子太快不一定是好事。分娩过程太快的话,我们称之为急产,这会给妈妈和宝宝带来危险。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急产会带来哪些危险?
Q1:急产是什么呢?
急产,通俗的说就是分娩过程十分急骤、迅速。
正常情况下,分娩过程从有规律的子宫收缩开始,到胎儿胎盘娩出为止,初产妇大约需要16~18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经产妇也需要6~10个小时左右。而从规律宫缩胎儿及胎盘娩出的总时间不足3小时,就称为“急产”。通常情况下“急产”多发生于有过分娩经历的经产妇。
Q2:急产有危害吗?
有!而且对于产妇和对于胎儿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对产妇的影响:急产的原因很多时候是受到了子宫收缩的过强而导致的,而分娩中,正常的宫缩应该是十分钟三次左右的宫缩,伴随每一次宫缩,胎儿的头也会越来越接近产道,逐渐的让产道一点点适应,使其拥有更好的容受性和弹性,降低了软产道裂伤的可能性。
如果子宫收缩过快,就会导致胎儿很快的通过产道,也就很容易会导致会阴、阴道或者子宫颈的裂伤,如果恢复的不好的话,也容易导致尿失禁等问题的出现。
对胎儿的影响:
1)缺氧:急产时,由于子宫收缩速度过快,导致胎盘血液循环受阻,会使胎儿出现缺血、缺氧,进而发生宫内窘迫。这种宫内窘迫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导致新生儿严重的脏器损伤。
2)新生儿外伤:胎儿从母体娩出的过程中,其实是处于一种随时“旋转”的状态,这种旋转的状态可以使胎儿更好的适应骨盆的结构,帮助胎儿顺利的娩出。在急产情况下,由于子宫收缩力很强,推动胎儿娩出的力量过于强大,使得胎儿适应母体骨盆的过程十分“匆忙”,这种情况下,由于胎儿的骨质与母体骨盆产生的“对抗”作用,容易发生新生儿锁骨骨折等产伤。
3)颅内出血:正常分娩状态下,在宫缩力的作用下,胎儿头部逐渐的扩张母体的软产道,使得母体软产道能够耐受胎儿娩出的过程,同时,胎儿的头部也逐渐适应这一压力逐渐增强的过程,从而完成顺利的分娩。但急产状态下,由于胎头适应产道压力的时间缩短,胎儿头部在很短的时间内经历较强的压力压迫,增加了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风险。
4)新生儿肺炎:正常分娩时,伴随每一次宫缩,胎儿的肺部受到挤压,可以帮助其在娩出的过程中挤压出肺泡内的液体。但急产状态下,这一挤压过程并不十分充分,从而增加胎儿吸入羊水的风险,易引发新生儿肺炎,甚至发生窒息。
5)脐带感染:在非医务场所娩出的宝宝,因为未使用专业的无菌器械来切断脐带,也没有进行及时的消*措施,故很容易发生新生儿脐带感染。
正常分娩的时候,随着宫缩的进行胎儿的肺部也受到了挤压,可以帮助挤压出肺泡,但是急产过程就比较仓促,很容易会造成胎儿吸入羊水的危险,诱发新生儿肺炎。
急产对新妈咪的危害
1、软产道裂伤
急产时,子宫急而快地收缩,大力度和高频率的宫缩将胎儿迅速娩出,极容易造成宫颈会阴撕裂,严重者大小便失常。
2、产后大出血
急产可继发子宫收缩乏力,出现产后大出血。
3、产后感染
接生时来不及消*,可能造成产后感染。
急产的表现
怀孕28周以上的孕妈咪,突然感到腰腹坠痛,短时间内就会有排便感(甚至有如厕用力排便,将胎儿娩出的案例);短时间内就出现有规律的下腹疼痛,间隔时间极短;破水、出血、出现排便感;甚至阴道口可看见胎头露出。
哪些孕妈咪容易发生急产?
有人工流产或引产经历的孕妈咪。
孕29~36周就分娩的孕妈咪,多见于18岁以下或40岁以上的孕妈咪和宫缩过强的孕妈咪。
孕妈咪患有贫血、甲亢、高血压等疾病。
有胎儿过小、双胎、胎位不正、胎盘异常等情况,而没有遵循常规产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