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祝贺我院在ldquo年浙江省 [复制链接]

1#

5月24日至26日,“医院品管大赛”在杭州萧山举行。来自浙江省87个医疗机构的个品管项目参加比赛。经过第一阶段严格的书面资料审核,最后60个品管项目入围决赛,我院推送的三个项目均入围决赛。通过我院参赛团队缜密的项目实施过程、精彩的汇报,最后综合ICU的品管项目“提高脓*性休克6小时集束化治疗达标率”荣获初级组金奖;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品管项目“缩短患者呼叫铃响至护士应答的时间”、中心ICU项目“降低ICU老年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发生率”分别获得进阶组银奖、佳作奖。

金奖项目——综合ICU“提高脓*性休克6小时集束化治疗达标率”

选题中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经过充分循证,多学科的协调合作,最后将改进措施标准化,使得脓*性休克6小时集束化治疗达标率从改进前的54.8%提高到改进后的76.4%,改善结果已经优于美国18家多中心统计的脓*性休克患者6小时集束化治疗的达标率73.4%,目前效果一直维持在75%以上。初始乳酸高于正常患者需重复测量乳酸水平。此品管项目更是为患者带来了巨大的附加效应:

患者平均住院日由14.42天降至9.26天;

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由.1元下降到.6元。

死亡率由40%下降到32%。

银奖项目——心血管内科一病区“缩短患者呼叫铃响至护士应答的时间”

项目汇报形式上采用多人配合及情景展现的形式,充分展现了团队的合作与智慧,借助娴熟的品管手法的应用,得到了评委老师的肯定,并给参加培训交流的同行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选题时充分考虑患者的住院感受,让患者及时、高效、安全、惬意的护理。同时从专业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快速应答与心内科患者的安全息息相关,提高抢救成功率。文献报道对于室颤患者电除颤每延迟1分钟,病死率则增加7%~10%。在改进措施上,团队成员敢于设想与创新,在浙江科技大学教授及临工部工程师的参与下,经过各种尝试,从餐厅呼叫铃系统得到启发产生灵感,最后设计出适合病房的呼叫产品。缩短患者呼叫铃响至护士应答的时间改进效果明显,白天责任班:患者呼叫铃响至护士应答的时间从改进前的46.2±3.98秒缩短至改进后的6.2±1.52秒;中午及夜班责任护士:患者呼叫铃响至护士应答的时间从改进前的58.0±4.90秒缩短至改进后的9.2±2.59秒。此品管项目同时也让我们的团队收获了可喜的附加效应:

提高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降低呼叫铃次数及护士空跑率。平均每天响铃次数从66.2次下降至35.6次。空跑率从21.2%下降到1.4%。

营造安静环境:呼叫铃分贝由30-50DB降低到4-6DB。病区噪音分贝由62DB降低到35DB。

增加患者安全,争取极大的抢救时间。项目开展以来平均呼叫铃应答时间白天、中午及夜班分别节省40.0秒、48.7秒如果根据室颤患者每延迟电除颤1min,病死率增加7%~10%来计算,则理论上室颤患者的死亡率白天、中午及夜间分别将下降4.6%~6.6%、5.7%~8.1%。

科研成果:《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可穿戴呼叫铃系统的构建和应用研究》在年度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获得立项(项目编号:KYB);论文《可穿戴呼叫铃系统质量改进方案的实践研究》已于.3在《中华护理杂志》上发表。

提升患者满意度。科室在患者出院前进行接铃及时性满意度调查,发现满意度由84.5%上升至99.3%。改善前后第三方住院患者满意度调研提示,总体满意度维持在97%以上。

可穿戴呼叫铃系统模式在院内多个科室试点推广应用。

佳作奖项目——中心ICU“降低ICU老年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发生率”

在选题中充分从尊重患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在行动中医护齐心合作,运用品管圈严谨的手法实施项目,从制定标准着手,运用引进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监测仪器进行肠道功能干预,并制定规范化的培训考核机制,正确使用失禁性皮炎的防护用品,历时7个月,ICU老年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发生率由改善前的22.39%降至改善后的5.26%,目前效果维持在4.96%~5.36%。此项目也让患者和我们的团队成员收获了附加效应:

护理员针对失禁的工作量下降57.14%。

减轻了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每位患者的尿布使用量由5.9±3.0(块/天)降为3.5±1.4(块/天)。

老年患者ICU平均住院日由13.6±2.4(天)降为11.9±3.1(天)。

项目成果“造口袋联合负压引流装置”在全院各监护室对大便失禁患者的推广应用。

《失禁性皮炎防护标准的构建与效果评价》已被《护理与康复》录用。

质量管理是一把手工程,医院领导的重视程度与推动力量可以说起着决定性作用,关乎着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广度、深度乃至最终成效。从年起,医院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推动质量管理方法的广泛应用,如QCC、RCA、FMEA、六西格玛等。为了鼓励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医院通过设立质量奖及科室目标考核提升科室和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年,医院在卓越战略和全球化战略的引领下设立了质量奖,鼓励员工参与质量改进。质量奖推广至今,全院上下广求卓越、品质共济,开展的质量改进项目数量已超过千余项,内容涵盖医疗、护理、教学、科研、后勤和行*等各个领域,在提高患者体验和安全的同时,更点燃了全员“追求卓越”的思维,从内心深处意识到质量改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医院质量改进的优秀经验推广,加强参与者的荣誉感,将院内获奖成果推荐到院外,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年,医院协会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护理品管成果汇报大会”一等奖。

年,荣获海峡两岸医疗品质促进交流暨竞赛活动铜奖。

年,荣获海峡两岸医疗品质促进交流暨竞赛活动金奖。

年,医院品管圈大赛三等奖、优胜奖。

年,医院品管大赛银奖。

年,医院品管大赛金奖、银奖和佳作奖。

人人参与质量改进,我们将品质深深地渗透到我们工作的每一天、每一个细节。在品质管理的道路上,我医院的品质文化,将PDCA进行到底。

供稿:浙医二院质量管理办公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