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霓芝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教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中医肾病重点专科、医院肾病科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病种慢性肾脏病研究专家组组长。擅长中医药诊治肾内科常见、多发病及其他内科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衰竭、终末期肾病等取得明显疗效。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邬某,男性,时年39岁,初诊:年2月24日。反复关节痛10余年,考虑痛风,长期服用秋水仙碱,但仍有发作,并发现血肌酐升高6年,不愿透析。转求杨霓芝教授诊治。体查:畏寒,纳可,眠可,夜尿2~3次,大便2次/日,舌淡暗,苔薄白,脉细。年02月23日查血肌酐:μmol/L,尿酸:μmol/L,尿素氮:38.84mmol/L。尿常规示:尿蛋白:4+,白细胞计数:.3个/ul。红细胞计数:5个/ul。辨证:脾肾气虚,湿浊瘀阻。治法:补肾健脾,祛湿通络。处方:女贞子15g,丹参15g,泽兰15g,大*5g,淫羊藿20g,白术20g,*参15g,白芍15g,制何首乌15g,甘草2g。每日1剂,水煎服。三芪口服液每次1支10ml,每天3次,口服。二诊:年03月10日神清,精神可,纳可,眠可,夜尿2~3次,大便2次/日,舌淡暗,苔薄白,脉细。方药:女贞子15g,丹参15g,泽兰15g,大*5g,淫羊藿30g,淮山20g,*参20g,制何首乌15g,*芪15g,甘草2g。每日1剂,水煎服。三诊:年03月24日畏寒减轻,神清,精神可,纳可,眠可,夜尿减少,大便2次/日,舌淡暗,苔薄白,脉细。年03月24日查尿常规示:白细胞:3+,尿蛋白:4+,红细胞:2~4个/HP。血肌酐:μmol/L。尿素氮:25.43mmol/L。方药:女贞子15g,丹参20g,泽兰15g,大*5g,白术15g,制何首乌15g,五爪龙30g,赤芍15g,银花藤15g,稀莶草15g,生地20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
按语:
本病多因饮食不节,或感风寒湿热之邪,日久痰浊淤血互结,痹阻经络、血脉而终致气血亏虚、阴阳失调,所以发病特点多为因实致虚,最终形成“脾肾失调,湿浊、痰瘀痹阻,饮邪淫溢,诸症并发”之证。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肺主一身之气、主治节,肺脾肾皆与内外湿相关。“由血气虚,则受风湿”(《诸病源候论·风病》),本气虚则邪气易感易生,气血运行缓滞,且湿邪留驻关节,久则入肾,如《素问·痹论》记载:“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本案虽初起为痛风,然经年发展可至肾衰,为气虚血瘀、湿浊内阻之病证,因此治疗上关键在于扶助肺脾肾三脏气,其中以脾肾最为关键,坚持益气活血为基本治法,兼顾活血通络,清利湿浊。方以白术、*参健脾益气以祛湿,女贞子、制何首乌、淫羊藿补肾,丹参活血,大*降浊,同时配合三芪口服液益气活血治疗。脾肾得助基础之上,进一步增强益气活血,清热通络之五爪龙、银花藤、豨莶草等之品,取得稳定病情、延缓进展的疗效。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本案编写:胡天祥、桂定坤、包崑)
推荐阅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