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孩》是部优缺点都极明显的作品。
它改编自王小帅的电影剧本《左右》,这也是我当初追剧的动力。
《左右》当年拿了柏林银熊奖最佳剧本,是一部戏剧冲突极强烈的片子。
电影《左右》剧照
它讲述的是一对育有一女但离婚多年并已各自组建家庭的男女,在发现共同的女儿得了白血病需要亲生兄弟或姐妹的脐带血救命时,母亲瞒着现任丈夫找回前夫想再生一胎的故事。
据说此事有真实原型,还曾经被CCTV的《法律讲堂》节目报道过,但对其真实性网络现存资料有限现已无从考证。
不过是否真实其实不重要,因为这件事的存在和那位母亲的动机是完全具备合理性的。
就像王小帅在领奖时说的那句,“相信电影,相信爱”,也正如影片的英文片名《Inlovewetrust》,我们毫不质疑母爱的伟大足以让她做出这般看上去“都能上电视”的事情。
《亲爱的小孩》某种意义来说也是在宣扬母爱的伟大,包括它的剧名也饱含这层意思。
单凭不到两个小时的电影剧本显然不足以支撑一部电视剧的体量,所以《亲爱的小孩》对原剧本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起码就前十几集的内容来说,是原剧本完全没有展现的。
也正是这些原剧本所没有的内容,让观众们分成了两派,双方各持观点纷争不下。
一方说,这种狗血的极端剧情就是在贩卖焦虑。
另一派则认为,它很真实,这就是现实。
每个人心底都有一杆秤,我无意评判两方观点对错,这里只想客观聊聊这部剧,先从优点聊起吧。
《亲爱的小孩》最大的优点就是真实。
真实到让过来人唏嘘长叹,真实到让未历经的观众触目惊心。
在多数电视剧只是用手术室灭掉的提示灯夹杂一声婴儿的啼哭来表现生育时,《亲爱的小孩》全景展现了生育的艰难。
女主角方一诺自认坚强,在她眼中生孩子就是分分钟的事,友人电话里问她疼不疼,她言语间充满着轻松。
可没一会,她就开始怀疑人生,怎么能这么疼?
这还只是开始,真正分娩时她的脸已经疼成猪肝色,不成人形。
等到胎儿生下来,大庭广众之下,亲友围在一旁,隔壁床还有别的产妇,众人突然闻到一股臭味,怎么回事?刚生完孩子的她大小便失禁拉床上了。
以为生完孩子终于卸下重担,可她料不到的是,更苦更难的远还在后面。
孩子不分昼夜的哭闹,或是饿了,或是拉了。
忙碌一天的丈夫肖路倒在一旁蒙头大睡,半点也指望不上。
请来的月嫂原以为能帮上大忙,结果偷奸耍滑糊弄孩子,方一诺这头顾着孩子那头还得看着月嫂,就这样月嫂还把孩子照顾出了*疸住院,并在一个月黑风高夜溜之大吉,将烂摊子全都留给了方一诺。
丈夫找来母亲帮忙照顾妻女,婆媳共处一室,新的问题又来了。
婆婆爱抽烟又爱打麻将,常趁着带孩子出去放风的机会跑到麻将桌边指点江山顺带过过烟瘾。
对将孩子视若生命的方一诺而言这当然不能忍,怎么能让婴儿吸二手烟呢?
更别提婆婆一次带着孩子在麻将桌上大杀四方时一激动不小心碰到婴儿车,车子顺着坡就一溜烟滚了下去······
这一幕又好巧不巧被正出门找寻婆婆女儿的方一诺看到,她当场崩溃。
方一诺的母亲听闻此事更是气不打一处来,直接就上门和亲家吵了起来,并决定辞去还有两年就退休的工作亲自照顾女儿和外孙女。
矛盾此时更升级了,婆婆知错但不愿就此悻悻离去,岳母也绝不退让,于是两位长辈同时住进了这个小家。
如丈夫所言,一回到家里,这个家吵得像个菜市场。
所以很多时候,丈夫哪怕下班了,也宁可待在车里不愿踏入家门,没多久,丈夫就出轨了,小三还闹到了孩子的周岁宴上······这所发生的一切我们在现实中都好像是见过的,没有半点夸张捏造,甚至很多时候,现实比这还要让人焦虑。因此,用“狗血”这样的字眼去形容它,显然是不负责任的。单从这一部分来看,《亲爱的小孩》绝对是值得称赞的,它让观众看到真实,审视现实,发人深省。值得一夸的,还有几位演员出色的演出。扮演方一诺的任素汐,她演技让人佩服的地方其实并不在什么争吵的爆发戏,而是在日常的细节处,她一言一行间都太自然太生活了,让人看不出半点表演痕迹。月嫂到来时她松的那口气,丈夫帮不上忙时她的叹息,对婆婆不满又不好发作的憋屈······追剧时可以着重观察一下她的微表情,拿捏实在到位。秦昊扮演的肖路,很多时候这都是一个和稀泥的角色,夹在媳妇和母亲中间左右逢源,顾着家里更要忙着工作,他有着一个工作狂领导。肖路当然也有一肚子苦水,秦昊用他的演技,将肖路的苦水挂在了脸上。那场妻子岳母与母亲弟弟的争吵戏份,肖路的无奈无助被秦昊全演了出来,那一声声带着哭腔的控诉,任谁看了都能对这个男人理解万分。还有扮演婆婆的李勤勤,谢家姐弟的扮演者刘威葳和聂远······太多好的演员好的表演拎出来都能让人咂摸出味。从展现生活的苦难到每一个深入人心的角色,《亲爱的小孩》都可圈可点,好像找不到不好的地方,那为什么我提笔就说这是部优缺点并重的作品?它的缺点在哪?之前提到它最大的优点是真实,真实刻画一位母亲的不易。作为一部展示生活的现实题材作品,它的缺点也和“真实”有关:《亲爱的小孩》的真实是不完整的。百味人生是夸张,可哪怕是“酸甜苦辣”的人生,《亲爱的小孩》也只为观众盛满了“苦”,而尝不出其它半分味道。就拿生育举例。生育当然是件极苦的事情,可现实中为什么仍有无数人选择前赴后继?自然有很多人是碍于纲常,可不能否认的是,很多情况下生育这件事都是父母与孩子的双向奔赴。婴儿啼哭时闹人又聒噪,可她静下心睡着的时候,谁能说不是个天使?在外奔波劳累一天,推开门可爱的女儿朝你奔来,和孩子玩乐的10分钟,让一整日的疲惫都具有了价值。可在《亲爱的小孩》里,我看不到半分生育的意义。毫不夸张地说,前十集但凡女儿出场,一定是在啼哭。从头至尾方一诺这位母亲都是焦虑的,孩子已经不是孩子,而成了一切麻烦的源头击碎她的全部生活。一个孩子,让她们的小家、婆婆家、父母家,三家都不得安宁。哪怕剧集有一个镜头是母亲看着孩子触动的模样,展现为了女儿母亲愿意承受这一切麻烦,哪怕就一次。可并没有,孩子的出生就像一颗炸弹,炸碎了这个家的所有人。那么生孩子的意义在哪里?是真的只有苦吗?“怀胎十月,历经分娩的痛苦与月子的孱弱,看着怀里这个从自己身体里出来与自己血肉相连的小不点,她囫囵不清地叫出那声“妈妈”,那种无法言语的成就与幸福,是什么都换不来的”,这是一位母亲曾经亲口告诉我的。孩子成长中此类的幸福必然还有太多,这也成了所有为人父母对生育这件事最大的肯定,但在《亲爱的小孩》中,这一点严重缺失。包括婆媳的矛盾、丈夫的出轨,乃至多年后新家庭里姑嫂的不合、女儿的白血病、化疗的大笔费用······它所有的剧情都是“苦”的。更别提它是改编自《左右》,这还压根没有进入正题,更难抉择的人生十字路口,更绝望的还远远没有开始。它真实地刻画了生活的“苦”,却未曾展现生活的全部。生活当然不止是苦,我相信方一诺与肖路两人的婚姻曾经是很有爱的,我相信很多时候方一诺看到女儿成长会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同样相信在谢天华的世界里他的一切妥协都是幸福的······可这一切却都只能靠我去想象。与其称这是《亲爱的小孩》的缺点,我其实更想换种表达,这是它的遗憾。毕竟对一部肉眼可见用心拍出的作品,我们大抵都不忍苛责。我并不想去骂它是在贩卖焦虑,因为这份所谓的“焦虑”是的确存在的现实。起码它能够让观众清楚,这份焦虑与它背后所蕴含的幸福,究竟值不值得我们去为之奋斗与付出。我们所做的不该是去无意义的争论,而是将这个选择的权利牢牢抓在自己手中。END编辑/塔吊红茶商务/阿乐()期待你将文章分享给更多的友人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