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出现大便不成形的情况,为了确诊病因,通常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以下几类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
这是最基础的检查项目。通过观察粪便的颜色、性状、有无脓血等情况,检测其中是否存在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卵、细菌等,可以初步判断有无肠道感染(细菌、寄生虫等引起)、肠道出血等问题。例如,如果粪便中检测出大量白细胞,提示可能存在肠道炎症;发现寄生虫卵,则说明可能是寄生虫感染导致大便不成形。
粪便潜血试验
主要用于检测粪便中是否有微量血液,即便肉眼看不到便血,若潜血试验呈阳性,可能提示肠道存在病变,比如肠道炎症、溃疡、肿瘤等导致黏膜破损出血,进而引起大便不成形,帮助排查消化道出血相关的病因。
血常规检查
可以了解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计数情况。如果白细胞升高,可能提示存在感染性疾病,比如细菌感染引起肠道炎症,导致大便不成形时,白细胞计数往往会增加;若出现血红蛋白降低,可能存在长期慢性失血等情况,有助于间接判断是否有肠道内病变引发的出血而影响大便性状。
生化检查
肝功能检查:了解肝脏合成、代谢等功能,像胆汁分泌相关指标异常,可能提示胆囊、肝脏疾病影响脂肪消化吸收,进而与大便不成形有关,例如胆红素、转氨酶等指标出现异常变化时,需要进一步排查肝胆方面的问题。
肾功能检查:虽然主要是评估肾脏功能,但一些全身性疾病影响到肾脏,同时也可能波及肠道功能,而且部分代谢废物排出异常也可能影响肠道内环境,所以也是整体评估病情的一部分。
血糖、甲状腺功能等检查:检测血糖可排查糖尿病导致的胃肠神经病变影响大便情况;甲状腺功能检查能判断是否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紊乱情况,因为甲状腺激素异常会使胃肠蠕动加快,造成大便不成形。
肠镜检查
这是诊断肠道疾病较为直观且重要的检查手段。能够清晰观察直肠、结肠直至回肠末端的黏膜情况,直接发现肠道内有无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的病变表现)、溃疡、息肉、肿瘤等病变,对于明确大便不成形是否由肠道器质性病变引起意义重大。如果发现可疑病变,还可以同时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进一步确定病变的性质。
胃镜检查
虽然大便不成形主要考虑肠道问题居多,但有时上消化道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也可能影响胃肠的整体消化功能,间接导致大便性状改变,所以必要时也需要进行胃镜检查,查看胃黏膜的状态,排查是否存在上消化道病变影响消化吸收,进而出现大便不成形的情况。
腹部超声检查
可以对肝脏、胆囊、胰腺、脾脏、双肾等腹部脏器进行检查,查看这些脏器有无形态、结构改变,比如是否存在胆囊结石、胆囊炎、胰腺肿物等情况,这些疾病都有可能影响消化液的分泌与排泄,从而导致大便不成形,通过超声检查能辅助诊断相关病因。
小肠相关检查
·小肠镜检查:对于怀疑小肠病变导致的大便不成形,小肠镜可以深入小肠,观察小肠黏膜的病变情况,不过小肠镜操作相对复杂一些,通常是在其他常规检查不能明确病因时选用。
·胶囊内镜检查:患者吞服带有摄像头的胶囊,在其通过消化道的过程中拍摄图像,能观察小肠的内部情况,为诊断小肠疾病,如小肠炎症、血管畸形等引起的大便不成形提供依据,但它可能存在图像清晰度相对有限、不能取活检等局限。
医生一般会根据患者大便不成形的具体表现,如持续时间、伴随症状(腹痛、便血、体重变化等)等综合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以准确判断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