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蚕沙,这一中药界的瑰宝,或许对许多人来说还陌生,但它的功效与作用却不容忽视。蚕沙,源自蚕蛾科昆虫家蚕幼虫的粪便,经过精心加工,可成为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其性味甘、辛、温,能够归入肝经、脾经和胃经,被广泛应用于辅助风湿痹证。在《名医别录》中,蚕沙被赞誉为能主治肠鸣、热中消渴及风痹瘾疹。其独特的祛风、温燥和通络特性,使得它成为辅助各种痹证的理想选择。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索中药材蚕沙的奥秘。[蚕沙的功效]
中药名:蚕沙,亦被称为蚕砂、晚蚕沙、蚕矢、原蚕屎、晚蚕矢、蚕屎及二蚕沙。它源自蚕蛾科昆虫家蚕的干燥粪便,经过夏季收集并晒干后,便成为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其性温,味甘、辛,能够归入肝经、脾经和胃经,不仅燥湿化痰、降逆止呕,还能消痞散结。同时,它也被广泛应用于祛风除湿和胃化浊,属于祛风湿强筋骨药。
化学成分方面,蚕沙含有叶绿素衍生物、植醇、β-谷甾醇等多种有益成分,以及蛋白质、18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药材性状上,它呈现为颗粒状六棱形,表面灰黑色或黑绿色,质地轻脆,手捏易成粉末,带有轻微的气味。
动物形态上,雌雄成虫的体表都覆盖着白色鳞片,体长和翅展分别约为1.6~2.3厘米和3.9~4.3厘米。头部相对较小,拥有一对复眼和退化的口器。触角呈现羽毛状,而翅面则布有白色鳞片。雌性腹部较为肥硕,末端钝圆;雄性则相反,腹部狭窄且末端稍尖。幼虫时期的家蚕,体色以灰白色至白色为主,胸部第2、3节稍见膨大并带有皱纹。此外,其腹部第8节背面还长有一个尾角。[蚕沙的作用]
主治功效
蚕沙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病症的治疗,包括风湿、皮肤麻木、关节活动不便,以及急剧的吐泻、转筋、筋骨疼痛、腰脚痛、腹内瘀血,甚至头风赤眼等。它具有出色的祛风燥湿、清热活血的功效,是中医药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药材。
现代应用价值
在现代医学中,蚕沙依然发挥着其独特的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揭示了蚕沙中的多种活性成分,使其在治疗多种疾病方面展现出新的潜力。1、荨麻疹治疗2、闭经、崩漏调理3、周身关节疼痛缓解4、带状疱疹治疗5、干湿癣治疗6、吐血、鼻出血、血便止血
食用方法
蚕矢汤(《霍乱论》)材料:晚蚕沙15g,生苡仁、大豆黄卷各12g,陈木瓜9g,川连9g,姜汁炒制半夏3g,黄岑3g,酒炒通草3g,焦栀4.5g,陈吴萸泡淡1g。做法:用阴阳水或地浆煎煮,稍凉后慢慢服用。功效:此汤剂可清热利湿,升清降浊,特别适用于湿热霍乱、吐泻转筋、口渴烦躁等症状,舌苔黄厚而干,脉濡数者。
蚕沙酒材料:晚蚕沙50克,川穹30克,白附子50克,白酒毫升。做法:将前三味药材捣碎,装入布袋中,与白酒一同置于容器内,密封浸泡5-7天,然后过滤去渣,即可饮用。功效:此酒可扶风化痰,活血通络,对于面瘫(口眼歪斜)等症状有一定疗效。
相关配伍建议1、缓解风湿痛与麻木:取晚蚕沙30克,煎汤后,临睡前加入热黄酒半杯一同服用,可有效缓解风湿痛及麻木不仁的症状。(《现代实用中药》)
2、治疗风缓麻痹与关节不遂:将蚕沙炒黄后装入布袋,以酒浸泡后内服,有助于治疗风缓麻痹、关节不遂及腹内宿痛。(《寿世青编》)
3、改善风瘙瘾疹与皮肤瘙痒:用一升蚕沙加入二斗水中煮取一斗二升,去渣后温热用以洗浴,可缓解风瘙瘾疹及遍身瘙痒的症状,并避免受风。(《圣惠方》)
4、治疗干湿癣:将蚕沙克与薄荷15克研成末,用生油调匀后涂抹患处,或直接撒布于湿癣处,可有效治疗干湿癣。(《卫生宝鉴》祛湿散)
5、应对带状疱疹:将蚕沙30克与雄黄12克共研成末,用香油调匀后敷于患处,有助于治疗带状疱疹。(《广西药用动物》)
6、调理月经久闭:用蚕沙克(炒微黄)与无灰酒一同煮熟后去渣温饮,可调理月经久闭的症状。(《内经拾遗方论》蚕沙酒)
7、止血治疗:取蚕沙30克炒黑成炭后研成末,每日服用2~3次,每次3克,开水送服,可有效治疗吐血、衄血及大便下血的症状。(《广西药用动物》)
8、治疗血淋:将晚蚕沙研为末后,每次食前以酒送服6克,可缓解血淋的症状。(《普济方》)
服用禁忌:胃肠虚弱者需谨慎服用,血不养筋、手足不遂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