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抽动症,不过就是肠子被堵了,只要把肠通开,再顽固的抽动症也能击破!
经常看我文章的家长会问,抽动症不是和肝、脾、肾有关吗?怎么又和肠道扯上关系了?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肠道系统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它与头颅中的大脑工作原理一样,能够快速传递信息,独立地感知、接受信号,并作出相关的反应,使人产生“愉悦”和“不适”的感觉。
肠道是一个重要的排毒的器官,抽动症患儿,肝阳上亢者居多,体内气机失调,毒素排不出去,时间久了肠中燥结,所以很多娃娃都有大便干燥,排便困难的情况。
痰热浊气排不出去,就会消耗津液,造成筋脉失养,我们说抽动抽动,主要就筋在管着,所以一旦筋没有了养分,就会引起或加重抽动。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自然是把肠道通开。
说一个案例,大家就明白了:
小男孩8岁,不自主眨眼、努嘴、清嗓8个月。
伴随症状:
1、脾气较为急躁,易激动
2、入睡困难,爱出汗
3、长期大便干结,排便困难,常3-4天才排便一次
4、舌红苔黄,脉弦数。
辩证:肝阳上亢,虚风内动
根据以上情况开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以平肝熄风,清热安神。
同时叮嘱家长做好这2点:
1.饮食调理:增加蔬菜水果比例,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以助排便。
2、心理疏导:不再孩子面前说病情,避免过度责骂。
结果如何呢?
3天后,大便开始变软了,排便顺畅了,大便通畅对抽动来说非常重要。21天后复诊,眨眼频率降低,排便间隔缩短至2天一次。清嗓子还比较明显,喉中有异物感,原方稍作加减。
此后三周复诊一次,调理两个月后,面部抽动消失,清嗓也好了,大便每日一次,恢复正常。后续巩固两周周,随访未见复发。
这里面有什么奥秘之处呢?
分析:患儿脾气急躁,易激动,结合舌脉象,考虑为肝阳上亢。肝阳偏亢,风火上扰,发为抽动;肝火炽盛,灼伤津液,导致肠道失润,故出现排便困难。
肝木克脾土,肝旺则脾虚。
一旦肝脾出现了故障,就会导致大肠的推动力量减弱,身体里的毒素排不出去,时间久了肠中燥结,有了痰热浊气,又会反过来上扰心肝,相当于往火里有添了一把柴,这火就烧的更旺了。
那怎么破呢?
方中分3步走,逐一击抽动。
第一步:清热润肠,先保证大便通畅,把憋在体内的热毒出去;
第二步:健脾平肝,熄风通络,消除抽动症状。
第三步:调补气血,养阴生津。补充体内津液,筋脉得以以滋养,自然就不会再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