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前我也喜欢用附子的,辩证为肾阳虚的怕冷中老年人,用点附子、肉桂,觉得挺好的,但现在不行了。不是药不好了,而是最近几年发现很多人都有舌苔偏红、苔少,口干,口腔溃疡等虚火上扰的表现,要不就舌苔白白腻腻的,后来我就把附子减量了,增加了百合、黄精等,发现效果好很多,这时才发现,现在人熬夜啊、熬夜伤肝,爱看手机,久视伤目,肝又开窍于目,所以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长的,多少都有阴血不足的问题。前几天听说一个老年朋友得了白内障,前年看她还是好好的,但去年开始迷上了刷抖音,看小视频,看着看着就把眼睛看坏了
2、夏天能不能用麻黄:其实还是要看需不需要吧。以前的人用麻黄是比较慎重的,麻黄发汗力大,如大青龙汤,那是用得相当小心,一旦发汗太多容易伤阴亡阳。但现代人,贪凉饮冷,常常冰火两重天,一出汗就吹冷空调,体质调节能力又差,更有些人夏天常年在空调房里,汗都不出一滴,这时候用麻黄发一下汗是很有必要的,但要注意用量的问题。
3、在门诊几十年,门诊患者很多,有一个方子很常用,就是小柴胡汤加减,为什么经常开小柴胡汤呢,你看啊慢性病的,久治不愈,肯定心情不舒爽,用些柴胡可以疏疏肝呀,失眠啊有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压力大,想法多啊,这不是肝郁吗?打个比方,如果把肝气当成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井然有序的运行着,肝气郁结就是某个地方出现了堵车。柴胡疏肝理气,大家可以把它想象成交通警察,负责指挥,疏散拥堵的车辆,而且小柴胡汤有和解少阳,调理脾胃的作用,作为开路汤很是好用。
4、脾胃虚寒的人有个简单的方子,这类人喜欢吃温热的食物,凉一点就拉肚子。一吹冷风还会打喷嚏,流清水鼻涕,大便稀软,不成形,口水会比较多。其实简单的两味药就有作用,就是干姜+甘草,煎汤即可。干姜是母姜。如果把姜比作是一个小火炉,要说火力,自然是干姜更猛,温中散寒力更强。干姜还能散寒,还能给脾胃补充阳气;甘草甘温,甘能缓,能提高持久力,特别适合脾胃虚寒的人,以前有个医生朋友说晚上要应酬肯定要喝冰啤酒,怎么办呢,保温杯里装上干姜甘草汤,喝之前先暖暖胃,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喝起来要辣辣的才好。
5、益智仁真是一个好东西,可以固气、涩精。如口水多,吐清水可以用,过敏性鼻炎清涕可以用,夜尿多,又可以用(如缩泉丸),遗J就不用说了,经常用到。#健康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