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病,多见于成年和老年人。乍听起来病名有点怪,若分解开就很容易理解:肠,指大肠和小肠,主要是大肠;易激,易受刺激而激动,就像有的人听闻不顺耳的话,能泰然处之,少数人则会“一蹦三尺高”,大吵大闹,有些肠道很爱“闹情绪”;综合征,指固有的几种症状,此病常表现为腹痛和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
IBS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现代医学认为与精神因素、曾经发生的肠道感染、肠道神经的敏感性和胃肠道激素分泌,以及胃肠道运动失常有关。此病必须经过肠镜(或钡剂灌肠)检查、大便常规化验及粪致菌培养均为阴性,且无肝胆胰病、糖尿病、甲亢等,经专科医生诊断才可成立,因为有一些常见病症状和IBS相似,容易造成误诊。
在医生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患者全面的自我调治不可或缺,其重要性甚至堪比药物。那自我调治包括哪些内容呢?
和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应该对医生给予充分信任,相信他的诊断、治疗及对病症的解释说明。出现新症状时,及时与医生沟通。有权威报告,一组IBS患者,通过医生细微、耐心、充分解释本病的有关情况,辅以适当的药物治疗,85%患者症状缓解,随访5年68%的患者症状无复发。这一结果说明医生细致的工作、患者和医生密切配合是多么重要!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对于一般人并无大碍的不良生活习惯,对于IBS患者,其中一项或几项就可激惹肠道,例如吃饭不定时,饥一顿、饱一顿;吸烟,饮酒(尤其是啤酒与红酒),饮浓茶;长期使用各种中西药泻剂及所谓的“清肠药”;生活起居无规律;腹部受凉等。这方面因素较多,常常因时不同,随人而异,请仔细自查,加以改进。
消除紧张焦虑情绪IBS患者顾虑最多的是害怕患肠癌,如举出某人症状和自己一样,最后是大肠癌。这种顾虑并非没有道理,因为二者症状确有相似之处,正如前面所强调的,在确诊IBS之前,必须经过仔细检查,排除肠癌才行。目前认为这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疾病,二者之间并无联系。希望患者不要疑心,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单纯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也可引起肠道激惹的症状,或使已经减轻的症状又严重起来,不可不注意。
重视饮食治疗饮食治疗的原则有二:减少食物的不良刺激;避免食物过敏。具体说,应该避免过分辛辣、甘(甜)、酸、冷(凉)、粗(糙)的食物;少吃在消化道内能产气的食物(如蚕豆、大豆、豌豆、扁豆、豇豆等淀粉类食物;椰子、桑葚、甘蔗、核桃等未完全成熟的水果),以及含气体的饮料;进食细嚼慢咽,少嚼口香糖,都能减少气体进入胃肠道而造成胀气;避免难消化的食物,如采用煎炸、熏腌等方式烹饪的食物。具体到何种食物不能吃,因人而异甚至因时不同,人与人差别甚大,请患者留心。但请记住:一定要在愉悦的环境和心情下进餐,因为对于敏感肠道来说,不良进食环境或心情都可能是发病因素。
另外,国人常有饮牛奶(或奶制品)后出现腹痛、腹泻者,系肠黏膜中缺乏乳糖酶,导致乳糖不能正常代谢,而被大肠中的细菌分解之故,称为乳糖不耐受症。此类人可改饮酸奶或去乳糖奶(包装上标明LHT);如无效,则以不饮牛奶(乳制品)为妥。
增加纤维素摄入便秘型IBS,尤其是老年患者,每日食物纤维素量可增至25~30克(腹泻型患者不宜照此条调治)。不妨分两步走,先增加含果肉粒的果汁、新鲜水果等,如效果不佳,再加高纤维素含量食物,比如燕麦片、麸子、全麦面包(饼干)、绿叶蔬菜、根块菜类、葡萄、梅子、核桃、枣子、无花果、猕猴桃等。增加纤维素食物宜缓步进行,从少量开始,慢慢增加,因为摄入纤维素过量时,可出现胀气、腹痛、便急、肛门瘙痒、齿龈炎等不良反应。水果一定要洗净,尤其要注意去掉残留农药,尽量不削皮吃。
养成定时大便的好习惯专心致志排便,不要看书报、打电话、玩游戏,排便姿势要正确,双足踏地不可腾空。平时加强腹肌锻炼(可做仰卧起坐等)。一些患者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