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24节气档案立冬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
TUhjnbcbe - 2025/2/11 17:00:00

朱丹(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秋天的景意并未完全消尽,立冬踩着厚厚的落叶,披着清澈高远的蓝天,伴着纷乱的微寒,悄然登场。

缘起

关于“立冬”,《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标志着冬天的开始。“‘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指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

中国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标志着寒冷天气的到来,也有万物收藏、规避寒冷之义。

物候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难入大水为蜃。”

水始冰:水面初疑,未至于坚也。即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

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坼。即土地也开始冻结。

雉入大水为蜃: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古今习俗

一、天子迎冬

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世大体相同。

《吕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

高诱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边社稷者,赏其子孙;有孤寡者,矜恤之。”晋崔豹《古今注》:“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又“大帽子本岩叟野服,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谓之温帽。”

二、民间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

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见顾禄《清嘉录》卷十一)。

民国以来,贺冬的传统风俗,似有简化的趋势。但有些活动,逐渐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办冬学、拜师活动,都在冬季举行。

三、立冬游泳

现在有些地方庆祝立冬的方式现在也有了创新,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就曾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

冬泳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是冬季人们喜爱的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四、立冬食补

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1.南方热补: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2.北方饺子: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的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立冬养生

立冬时节,由秋季转入到冬季,中医认为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人类也要避寒就温,敛阴护阳,保持阴阳相对平衡,从身体精神、起居饮食全面入手来进行立冬养生健体。

一、精神养生:保持好心态

立冬节气养生,关键在于“藏”,在精神方面,就是要保持平和安静。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心事,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排解,就会出现诸如抑郁、失落、烦闷等不良情绪,这将会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严重时还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作用。那么,我们又应该怎样调养好精神呢?

精神的调养,关键在于要有好的心态,平时少点儿计较,多点儿宽容,少点儿抱怨,多点儿理解,遇到问题需从多角度去考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换位思考,这样才能保持平和的心态。情绪平稳,心态平和,精神自然安静。

二、起居养生:“养藏”阳气

前面我们提到,立冬时节寒邪易伤阳气,而阳气是人体新陈代谢的活力,倘若阳气受到损伤,身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与疾病,这一点对于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因此,立冬之后的起居养生重在“养藏”阳气。

冬季,白昼时间变短,黑夜时间变长,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衣着方面,既不要太厚,也不能太薄。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容易患上感冒而损耗阳气;相反,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腾理开泄,不利于阳气潜藏,寒邪可乘虚而入,这些都是立冬养生的注意事项。

三、运动养生:改掉懒散习惯

立冬过后,天气渐冷,可能很多人就不愿活动了,使运动锻炼有所减少,其实这样并不好。冬季保持一定的运动锻炼,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以抵挡疾病的侵袭。

天气寒冷,人的四肢较为僵硬,所以运动锻炼前要做好热身活动,如进行四肢伸展、慢跑等适量活动,待身体活动开来,再进行强度较大的运动锻炼项目。

还要注意把握好运动锻炼的时间,结束后要及时穿上衣服,以免受凉感冒。对于老年人来说,应尽量避免强度较大的运动,采取保暖措施,防止寒冷刺激。

四、饮食养生

冬季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饮食保健也很重要。冬天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吃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1.增加热能为主。冬天的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加机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立冬进补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吃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2.补充维生素。冬天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往往一个冬季过后,人体出现维生素不足,如缺乏维生素,并因此导致人发生口腔溃疡、牙眼肿痛、出血、大便秘结等症状。那么人们可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它们均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还有维生素A,红心甘薯还含较多的胡萝卜素。

3.清内热。立冬进补多吃薯类,不仅可补充维生素,还有清内热的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菜中,除大白菜外,还应选择圆白菜、心里美萝卜、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这些蔬菜中维生素含量均较丰富,要经常调换品种,合理搭配,补充人体维生素需要。

4.进补。立冬进补饮食宜少吃生冷或燥热的食物,适合清温的食物,如鸡、鸭、鱼类、芝麻、核桃、花生、黑木耳等,同时配以甘润生津的果蔬,如梨、冬枣、柑橘等。同时,可配合一些清润滋补的药膳进行调理。

立冬进补时,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以调整脾胃功能。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一个好选择。如吃“腊八粥”有助于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小麦粥有养心除烦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养阴、萝卜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养阴固精、获荃粥可健脾养胃、大枣粥可益气养阴等等。

立冬诗词

立冬十月节唐·元稹霜降向人寒,轻冰渌水漫。蟾将纤影出,雁带几行残。田种收藏了,衣裘制造看。野鸡投水日,化蜃不将难。注:“漫”字,古读平声,十四寒韵。立冬唐·李白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立冬即事二首宋·仇远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宋·钱时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立冬日野外行吟宋·释文珦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立冬明·王稚登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立冬夜舟中作宋·范成大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增。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棱。峨眉欲还观,须待到晨兴。烟雨馆立冬前一日宋·葛绍体已过重阳种菊花,留连秋色带霜华。休言明日朔风起,肠断天涯人怀家。

(文图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1
查看完整版本: 24节气档案立冬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