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终于熬成了不想和任何人说话,包括家人都不
TUhjnbcbe - 2025/2/17 9:30:00

泰戈尔曾说:“孤独是一群人的狂欢,狂欢是一个人的孤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孤独。

在心理学上,“孤独”被定义为是一种主观自觉与他人或社会隔离与疏远的感觉和体验。所以,客观上讲,孤独很大程度上与自我选择有关。

题上所言:“熬成了不想和任何人说话,包括家人都不想联系”,这完全是一种“孤独”,一种主观上自我选择的孤独。

一、人,为什么会感到孤独?

孤独,人人都有,即便是每天嘻嘻哈哈,歌舞升平的人,也会在某个时刻有黯然神伤的一面。

人感到孤独,和很多方面的因素有关。比如缺乏情感关爱,最常见如从小缺爱,没有父母疼。这种对心理造成的影响,可以是持久的,直至长大成人也还会持续。

此外,社会等外界的因素,也会对人的心理变化产生深刻的影响。

可以说,长大成人的人,都曾经历过孤独的煎熬,这种孤独,是一种复杂的,交织着诸多情感体验的孤独,一种说不清理还乱的情感体验。

成人后的孤独,大多来自于外界对自我的影响。

1.追求的东西太多,内心得不到满足

孩童时代,给一颗糖就能开心许久。长大后,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加,人们追求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身处现代社会,物欲横流,人们追求的东西也更多了,如车子、房子、名包、名表等等。

在追求、攀比过程中,能力跟不上欲望,人就会产生大大的心理落差感和失望感。长时间,欲望得不到满足,越过越受挫,越活越累,就容易产生厌世情绪,导致孤独。

2.社会的节奏发展太快,让人产生焦虑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想要慢下来生活真的很难,想要独善其身更是难。这世间,多少人的一生,最后不都免不了要“俗套”。20岁毕业,30岁娶妻生子,成家立业……每一个年龄段,似乎都早已限定好、安排好。

从孩童走向少年,从少年走向成年,看着身边的亲朋好友、同学同事,一个个成家立业,多少人的内心不曾感到焦虑过?这种焦虑、郁郁和忧愁,也极易导致孤独的产生。即便到了中晚年,也一样如此,难逃孤独的命运,如“空巢老年”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二、如何走出孤独?又或者如何与孤独独处?

其实,人生很多时候都是在和自己独处,所以,不能简单地将孤独片面地理解为完全的消极负面。

在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中,孤独是一种人生境界。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说的不亦如此。

有些人天性内向,不喜言笑,在外人看来,他们是偏执的,顽固的,无法沟通的。但是,他们其实活得自由自在,庄子正是这样的人。

庄子的孤独,是非同寻常、难以理解的,也是难以触达的。这样的孤独,是不执求于外物,不执于世俗的。如面对大臣使者的入朝做官邀请,庄子可以做到怡然钓鱼,而不愿同流合污。

在中国历史上,与之相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田园派诗人陶渊明,在田园间耕种,食不饱腹,也不愿意“为五斗米而折腰”。他们的生活虽然贫困潦倒,虽然孤独,但是却过得十分怡然自得。

所以,人生之孤独,往往与心境有关。当一个人的时候,可以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这时候人可以静心下来感受一切,享受那份独有的宁静与惬意。

所以,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聊和无助。人生奋斗之路,总免不了要和孤独相伴,想开一些,打开心境,在孤独中寻找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做,这比整天悲天悯人,愁眉苦脸要来得更有意义和价值。

三、结语

孤独,与无趣无关,与自闭无关,孤独只是一种心境,它可以是悲观的,也可以是积极的,其好坏取决于你自己。题主所言:“终于熬成了不想和任何人说话,包括家人都不想联系”,从一定程度上看,可以理解了悲观的孤独者,或是孤独者的悲观。不过,当人的心境到了一定境界,你也很难说清,这究竟是一种悲观的孤独,还是一种忘世“自我”的孤独。

不管怎样,但愿你我都是人生乐观的孤独者,有所作为而有所不为。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赞是一种美德,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

1
查看完整版本: 终于熬成了不想和任何人说话,包括家人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