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对过敏的印象是嘴唇红肿、起疹子,其实,有时候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也可能是过敏反应。临床上,这样“隐形过敏”的孩子并不少见。医生提醒,过敏如果没有影响孩子的健康,可不予处理。若是已经出现生长发育的问题,则应尽早干预。家长平时应做好“食物日记”,筛查出过敏食物,以规避该食物。
大便不好,体重不达标原是奶粉过敏
2岁的乐乐(化名)很瘦,脸色也不太好。出生以后,乐乐一直喝奶粉。虽然出生时的体重有3.5公斤,可乐乐这两年长势缓慢,体重一直不达标。并且奶量偏少,一顿也就90毫升,乐乐对奶粉较抗拒。出生之后,乐乐的大便情况就不怎么好,不成形不说,次数还多,一天有三四次。医院看过,查了好几次大便常规、大便还原糖,都没发现异常。眼见着乐乐吃不香,身体瘦,家长忧心忡忡。后来,想试试中医调理,便带乐乐前往医院中医儿科就诊。
家长的目的是想用中医手段给乐乐调理脾胃,可接诊的该科副主任中医师方芳仔细了解了乐乐的情况后发现,并非单纯的脾胃问题,可能是奶粉过敏。随后,方芳建议家长先停掉奶粉,一周后再复查。一周后,家长带着乐乐来复查时,一进门就开心地说,乐乐的大便情况有好转,成形了。看来,果然是奶粉过敏。方芳给乐乐开了一些调理的中药,并教家长摩腹捏脊的方法,回家后两者配合给予调理。一个月后,乐乐再过来就诊时,脸色明显红润了。家长说,孩子不仅胃口好了,体重、身高都长了。
“临床上,像乐乐这样‘隐形过敏’的孩子并不少见。”方芳说,家长以为疹子、嘴唇红肿这些表现才是过敏反应,腹泻、便秘是肠胃问题。事实上,食物过敏引发的胃肠道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拒食都可能跟食物过敏相关,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休克表现。一般来说,小麦过敏引起的乳糜泻,可导致肠道病变,吸收障碍,体重不增,在皮肤上也可能会有慢性荨麻疹。而食物蛋白诱发的过敏性直肠结肠炎,可在婴幼儿中出现血便。
做好食物日记排查过敏食物
有的家长得知孩子过敏后十分紧张,好多东西都不敢给孩子吃。其实大可不必。方芳表示,食物过敏有时候也受人体免疫力的影响,恰巧这段时间免疫力低下,那么便出现对某样食物过敏的情况。何况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候,等成年了,也许这种过敏的情况会消失。而盲目给孩子禁食,易造成营养不均衡。但是,如果过敏情况已经影响到孩子的生长,那么则需要进行干预,确定是哪种食物引起的过敏,尽量规避该食物。
方芳曾接诊过一名1岁半的患儿,其食物过敏情况较为严重,身上起皮疹半年,并且影响晚间睡眠。但因为孩子太小,进行过敏原检测比较困难。后来方芳建议其家长每天写食物日记,把当天所有入口的东西详细记录,逐一排查,正是用了这个方法,家长发现孩子对大麦一类的食物过敏,停吃之后,孩子的病情好转。
方芳介绍,食物日记是最简单、最常用的判断食物过敏的方法。一般孩子刚添加辅食的时候,可以每次只添加一种食物,量逐渐一点点增加,添加后观察3天左右,如无异常,再添加另外一种,做好简单记录即可。食物种类已经比较多样化的,怀疑有食物过敏的孩子,家长需要详细记录每天孩子摄入的食物,包括配料。如果该方法不可行,医院专科进行排查。
不严重的食物过敏,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过敏症状会逐渐减轻。有些引起过敏的食物,在2-3岁后添加后不再出现症状。婴儿出生后前6个月母乳喂养可以有效减少婴儿期的过敏发生。另外,孩子平日需加强运动,增加自身免疫力,降低过敏的发生概率。
声明:本文转载自,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联系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