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城县右北平镇白石头村四组,有这样一个令人称羡的家庭:如今88岁高龄的女主人因病瘫痪卧床六年,由几个儿女轮流照养,大家和睦相处、共尽孝心,村民碑口传颂。李秀红就是其中的一个儿媳妇,她作为绿色环保家庭创建的“核心人物”,既是孝老爱亲的践行者、和美家风的主导者,更是美丽庭院的示范者、庭院经济的引领者。
庭院经济结硕果
她是全村第一个尝试栽植葡萄、发展庭院经济的人。年开始,自家院内二分多地的空闲地,成了她创造财富的“根据地”。草木经秋,被她精心侍弄过的土地没有辜负汗水的浇灌,二分多地的小院,竟然收获了一万多元。对于足不出户、收入颇丰的庭院经济,左邻右舍都纷纷学习“取经”、复制效仿。一时间,她成了大家眼中的“成功者”。
当邻里乡亲有求时,推辞的话她是断然不会说出口的。栽植葡萄看似简单,实则是个技术活,比如越冬修剪的手法、留芽留枝的考量,都需要一定的技巧。在发展庭院经济的十五六年里,她无偿为左邻右舍提供葡萄苗,手把手传授栽培心得和技术要领。谁家葡萄修枝打杈,她都乐此不疲。记得有一年,她帮助三十多户邻居完成越冬修剪,忽然天气骤变下起雨夹雪,自家的葡萄未及管护全部冻到地里。从此以后,每年一到霜降,她就提前几天做好预案,不让每一家的葡萄受到损失。在她的帮助下,除了几户因院落小供自家和亲戚分享外,大都栽植经营,每户都有四五千元的收入。
示范带动创文明
走进李秀红家的小院,屋里屋外打理的井井有条,甚至门前的马路也被打扫得干干净净。院子过路两侧,密密麻麻的葡萄爬满枝桠,形成天然的绿色长廊;串串果实殷红饱满,令人垂涎欲滴。窗台上、屋檐下,各色花草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既美化了环境、又愉悦了身心,出出进进总能收获一丝好心情。
爱干净的李秀红不仅在自家庭院下足了功夫,还用实际行动感染着周围群众,把美化环境的意识传递给更多村民。看到她家满院生机,很多妇女自惭形秽,自觉向她学习和靠拢。
李秀红热心公共事业,主动申请加入乡村文明实践站志愿者队伍,在疫情防控、卫生治理、美化环境等方面积极响应、主动参与。特别是在带领女性开展巾帼示范美化家园行动中不计报酬、不辞辛苦,成为邻里学习的典范。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她带动家庭成员和左邻右舍主动捐款,白石头村由此成为全镇捐款最多的村。她个人迈出的一小步,却是全村践行新理念的一大步。她以身体力行,引领周围群众确立科学健康、生态环保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孝老爱亲树新风
常言道,婆媳关系是一对天生的矛盾,很难调和。虽然她和丈夫白手起家,结婚、生子、建房都自食其力,但李秀红从没有抱怨过,更多的是对公婆的理解和包容。
由于老人年迈多病,不能从事担水、劈柴等体力劳动。此时,李秀红的丈夫又外出打工、孩子出生不到一百天。为了让老人安然生活,她冒着剖腹产手术刀口被抻开的风险,给老人提供雪中送炭般的温暖与照顾。
婆婆在炕上瘫痪6年,吃、喝、拉、撒全在床上,各种意外不可预测。有一次夜间,婆婆大便秘结肚子疼,用开塞露也下不来,李秀红就戴上一次性手套用手抠出粒块粪便,每隔四五天就给婆婆吃一次消化类药物。
特别是在对老人的照顾方面,李秀红注重观察一些细节问题。比如,见婆婆穿衣不便,买衣服时便回避带拉锁的,选择一些钉扣的衣物。在生活中,总是抽空陪婆婆说说话、聊聊天、唱唱歌,告诉她村里发生的新鲜事,使原本躺在床上的婆婆不觉得寂寞。
榜样的力量,在于言传身教、在于润物无声、在于潜移默化。这种由滋养渗透形成的精神共有,成为一个家庭内部向善、向上、向美的“地基”,把一个家庭的格局与文明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向善向上,既是她个人始终坚守的价值观,也是她为这个家庭奠定的主基调,一个好媳妇,重塑了一个好家风、也重塑了一个家族的价值观。
视频:兄弟影音传媒邵飞龙
文字:杨守东
制作:兰静
审核:郝艳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