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阳气不足的人,身体有4处表现,若一个
TUhjnbcbe - 2025/3/14 20:44:00
哪里看白癜风最专业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

中医讲究阴阳协调,对人体而言,阴阳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各有侧重。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支持,“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壮。#爱乐养生#

人体的阳气在20多岁的时候很旺盛,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阳气便一天比一天衰减,这里面就包括脾胃的阳气。阳气是我们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因为脾胃的阳气不足,所以每天所能吃的食物会减少。

当人体中出现阳气不足的情况的话,那就可能会导致身体阴阳失调。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身体比较虚弱,很容易感染上一些疾病。所以,我们要时常留意身体的变化,补充阳气,让身体充满活力,每天都神采奕奕。

01养生,就是养阳气?

阳气是真气,储存在肾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元气,常说伤阳气。在《黄帝内经》中,阳改变气和阴的形式。《黄帝内经》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意思是人体具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就是阳。

古代人把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之间的关系,如果天空中没有了太阳,那么地球就是一片黑暗,动植物的生长依靠太阳光,失去了太阳地球上将死气沉沉,所以天地之属必有太阳。

但人体内的阳气要想调,巩固其保护功能,否则会吸收致病因素的入侵。《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

阳气是人生长衰老的主要因素,精血津液的生成都归于阳气。阳强则寿,阳弱则亡。因此,阳气决定了增长。

02首先,阳气对于人体有什么用?

阳气就像人体的健康卫士,抵御外来入侵者,阳气充足,肺腑功能就好,阳气不足,就很容易出现各种疾病,总的来说,阳气在人体这三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

阳气蒸腾生化,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以及气血的生成。

阳气有祛风寒湿邪的作用,如阳气不足,则身体会出现各种寒凉湿浊的病症。

阳气有推动人体的气血、津液正常的流动的作用。

03阳气不足的人,身体有4处“表现”,若一个没有,恭喜,阳气很足

——总是感冒咳嗽

古籍《黄帝内经》记载:“邪风之至,急如风雨”。意思是说四时不正之气侵犯人体的时候,如风雨般迅速,让人防不胜防。

体内阳气充足的人,感冒后虽然看起来症状很严重,但是只要积极治疗就可以很快痊愈;而体内阳气不足、阳虚的人,感冒后看起来症状较,但即便及时吃药恢复的也慢。

因此,疾病症状是阳气与外界争斗的典型体现。阳气充足则“愈战愈烈”,阳气不足,所以战况得到缓和,但邪气会直接入侵人体深处,病情反复,自然痊愈的慢一些。

——胃寒、胃痛、腹泻

有些人经常感觉自己胃部不适,觉得胃部发冷,只要一受凉或者吃了寒凉的食物就感觉腹痛、腹泻,平时大便不成形,这是阳虚、脾阳不足的外在体现。

中医认为,脾胃乃是后天之本,是五脏的“后勤部”,如果脾阳不足、运化能力差,脾胃之气不能持续不断的供养,那么阳气就会越来越虚弱。

建议大家在平时一定不贪凉,夏天不要随意喝冷饮、吃冰激凌以及寒凉的食物,生病后也不要随意服用抗生素,这些行为都容易损耗阳气。

——下肢浮肿

人体内长时间阳气不足,难以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如肾脏的代谢。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对于体内肾阳不足的人来说,水分的代谢会缺乏助推力,很难被及时排出去,在体内不断积攒,尤其是对下焦,进而容易引起下肢浮肿。

特别是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减退,阳气本就会逐渐损耗,如若再不足,那么下肢浮肿的症状或许会更加明显。

——更易招来肿瘤

中医认为,癌症的发生和“痰凝”“血瘀”等致病因素聚集在一起产生,这些物质均为阴邪之物,是肿瘤病“标实”的表现。

当体内阳气充足时,身体内的津液、水饮运化皆处于正常运行状态下,体内的一些代谢废弃物也能及时排出体外,发生肿瘤的风险也会随之降低。

反之,阳气不足会导致体内脏腑、经络运行不畅,大量的病理产物堆积在体内,会引起气血津液运行失常,最终化为“痰凝”“血瘀”,二者相互交结,最终会形成肿瘤。

04夏季,这8件消耗阳气的事尽量少做

熬夜,总是超过晚上11点才睡觉;

冷饮和凉茶是日常饮品,喜欢吃生冷寒凉食物;

习惯光脚穿鞋,天气较凉时还爱穿凉鞋、拖鞋,天冷时露着膝盖穿短裙;

过度节食,营养不良;

长期在阴暗湿冷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长期、大量用抗生素、激素类、利尿剂、清热解毒中药等;

长期过量运动,或喜欢桑拿,出汗过度;

大汗淋漓后喜欢吹风,甚至洗凉水澡。

05常按四个“生阳穴”,一年少生病

1、百会穴“头之阳”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刺激此穴,可以通畅百脉、调补阳气。

取穴: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方法:食、中二指并拢按住百会穴,顺时针按摩约3分钟,之后作点按约2分钟。

2、至阳穴“背之阳”

后背有一个穴位叫至阳穴,是补阳气的最佳穴位。按揉至阳穴,有振奋全身阳气、疏通经络的作用。

取穴:至阳穴位于背部中央,肩胛骨连线的中点。

方法:用指腹按揉穴位1~2分钟,并配合点按。

3、中脘穴“胃之阳”

中脘穴位于肚脐与胸骨连线下端的中点。按揉中脘穴,能补充胃中阳气,助消化。

取穴:仰卧时胸剑联合处(胸部和腹部交界处)与肚脐连线的中点。

方法:四指并拢,用指腹以顺时针方向点揉该穴。日常保健每次持续3~5分钟,每日3次。

4、涌泉穴“肾之阳”

脚心上的涌泉穴,被认为是肾经经脉的第一穴。按揉此穴,可激发肾经气血,补充肾阳,使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还能改善睡眠。

取穴: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

方法:点按涌泉穴,每次3分钟,可以在洗脚时顺便按一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阳气不足的人,身体有4处表现,若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