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妈妈手册(ID:jqfans)
前段时间,热搜上有这么个“惊悚”新闻:1岁婴儿胃内发现3根6cm长钢钉。
孩子在家里拿着钉子玩,一不小心就吞进去了,医院后,医生通过胃镜检查发现了钢钉的存在。
钢钉整齐排列在胃体大弯侧,如果没有发现孩子误吞,他吃饭过了几天后,这个钢钉前面尖锐的部分,有可能扎到胃壁,很容易诱发消化道穿孔。
幸好发现得早,及时用胃镜把钉子拉了出来,没有造成损伤。
但想想后果,还是让人捏一把汗,儿童误吞异物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实际上,除了异物外,下面这三种东西,更是孩子误食的“常客”,家长们千万要注意!
清洁剂
上个月,在江苏苏州,就出现了老人误将网红清洁剂当橙汁喂孙子的案例。
这款网红清洁剂外包装上写着日文,印着橙子的图案,本身还是一种橙色的液体,难免迷惑老人孩子,因为它“看起来确实很像橙汁”。
有网友评论:
老人不识字,倒出的液体也挺像,真不怪他们,总之在家有老人和小孩的,一定要告诉他们这不是可食用的。
更有人表示,过错应该在商家。
不是国外的牌子,商品正面却只标注英语和日语,连“禁止食用”这几次字都只写在背面底部,实属“有毛病”。
不仅橙色液体使人犯迷糊,哪怕是无色透明的,也是有可能出事的。
两年前,宁夏一名一岁多的男童因误食清洗衣物用的烧碱,食道和气管被严重灼伤,身体每况愈下。
明明是装在可乐瓶中的无色液体,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孩子都知道可乐是棕褐色的,可对于没有分辨能力的孩子而言,并无区别。
他只是口渴了想喝水,谁知竟导致如此结果。
事后问罪不如提前预防,家长们在购买清洁剂的时候还是尽量避开花里胡哨的包装,紧着怎么实用怎么来,也别用饮料瓶分装,否则追悔莫及。
干燥剂
去年那条#8岁男童玩干燥剂致眼睛失明#的新闻还历历在目。
男孩因为贪玩把干燥剂放进有水的塑料瓶里,干燥剂遇水造成高强度爆炸,爆炸后的液体飞溅到眼中,20分钟后男孩眼球便被溶解。
如果这种干燥剂直接被孩子误食,后果可想而知。
那孩子误食了干燥剂怎么办呢?咱们根据常见干燥剂种类分不同情况讨论。
01化学干燥剂
生石灰干燥剂
生石灰干燥剂呈白色粉末状,主要成分为氧化钙,遇水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生成大量热量。
误食后,其产生的热量会将口腔和食道灼伤,氢氧化钙是强碱,对口腔、食道还具有腐蚀性,十分可怕。
此时,需立即使用清水漱口,也可饮用牛奶来保护胃黏膜,但千万不能过量,按每公斤体重10毫升服用,总量不能超过毫升。
过量会造成呕吐,而呕吐物中含有的胃酸会加剧食道的损伤。
饮用完水或牛奶后,应立即医院。
氯化钙干燥剂
氯化钙干燥剂也是白色粉末,但杀伤力比生石灰干燥剂要小得多,和水反应生成的产物只具有轻微的刺激性。
孩子误食后,喝水大量清水稀释即可。
02物理干燥剂
硅胶干燥剂
硅胶干燥剂是一种透明的颗粒物,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无毒无味,不溶于水。
如果孩子误食了硅胶干燥剂,家长不必过于恐慌,它不会被人体消化道吸收,会随大便排出体外。
若孩子有头晕、呕吐等特殊反应的话,需及时就医。
蒙脱石干燥剂
蒙脱石干燥剂是以纯天然蒙脱石为原料,干燥活化制成,不含任何添加剂和易溶物,是一种无腐蚀、无毒、无公害的绿色环保产品。
这种干燥剂即便被孩子误食,也对身体没有多大损伤。
消毒剂
年2月9日,医院连续接诊了3名将消毒剂当成饮料误服的孩子。
幸运的是,误服的量不多,送医也及时,经过催吐等一系列急诊处理后,孩子脱离危险,情况稳定得以出院。
特殊时期,大家家中基本都备有酒精、84消毒液,还是像前面说到的那样,家里有孩子的话,这些东西一定要放在孩子碰不到的地方。
01酒精消毒液
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最好不要给3岁以下的婴幼儿使用,避免孩子吃手指误食。大一点的孩子应该在家长监督下使用。
75%(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消毒液主要成分是医用酒精,少量误食对身体不会有太大伤害,多饮水、清淡饮食即可。
如果身体有异常表现,医院治疗。
消毒液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慎误食后,会造成口腔、食道、胃粘膜的损伤。
若误食的量少、浓度低,损伤程度较小,可自行愈合;若误食的量大、浓度高,医院洗胃,防止出现严重后果。
注意:千万不能催吐!
有些家长在孩子误食后喜欢抠孩子嗓子,以为吐出来就好了,实则不然。
呕吐物会造成食管的二度腐蚀,还有可能导致孩子窒息!病情可能会更加严重。
平时入孩子口的东西我们都需要层层把关,更别提压根不能入口的东西了。
对于这些东西,我们应将其摆放在孩子触碰不到的地方,减少孩子与它们的接触机会。
如果孩子误食了上述三种物品,家长不可不当回事,马虎对待。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处理哦~
*本期内容由妈妈手册原创,千万妈妈都在看的科学育儿手册。
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品质生活理念,陪千万父母共同成长。
福利来啦麦咭要给大家送礼物啦~
从下周一开始
所有喜欢麦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