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里老人失能失智了,是送养老院还是自己在家照看?”
这个问题我是在知乎上发现的,回答的人数不多,但清一色的回答,几乎所有人都同意把老人送养老院(护理院)。
每条回复,都充满了现实的考量与无奈:
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拿来问问自己。
中国有句话怎么说,叫“久病床前无孝子”,如果家里有个长期卧病的老人,就能很好体会这句话。
听起来很寒心,但人性使然。
这两天热映的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也有类似的困境。
老人身患阿兹海默症,女儿无法彻底放弃自己的生活,于是把父亲送进了疗养院。
老人总是忘事情,自己把手表藏在浴室水管下,却诬陷是护理员偷走了。
老人脾气越来越暴躁,他认为女儿的公寓是他自己的,还指责女婿觊觎他的财产。
老人已经不清楚自己所在何时,生命中那些宝贵的东西,正在一点一点溜走,他觉得自己就像一棵掉光了叶子的树。
老人渐渐意识到自己的处境,
他奔溃了,哭着说要回家。
……
人,有不能选择的悲哀。
无论是喘口气送老人去养老院还是选择放弃自己的生活,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我不能说谁比谁高尚,谁比谁孝顺,
只是老人的处境从来不好,也从没有好过。
当问题回答我们的父母身上来,他们能不能有个体面的晚年?失能后,他们的长期护理又该何去何从?
1.有多少失能老人没有长期护理
失能,指丧失或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分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和洗澡6项指标,
如果有1-2项做不了为轻度失能,
3-4项做不了为中度失能,
5-6项做不了为重度失能。
年,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
关于“多少失能老人没有长期护理”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从这份报告里寻找。
调查对象包括两个群体,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30-59岁成年人,
主要调查老人失能情况以及成年人对自身失能风险的认知。
其中,关于老人失能数据,值得我们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