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失禁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医寒湿困脾腹胀大便稀溏小便短少
TUhjnbcbe - 2022/4/7 19:26:00

有一部分读者问到了腹胀、大便稀溏、小便短少等的问题,说他们的改善的效果不是很好。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忽略了辩证,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寒湿困脾也是造成腹胀、大便稀溏、小便短少的原因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详细的说说这个寒湿困脾。

第一点:是什么造成的寒湿困脾:

寒湿困脾多因淋雨涉水,居处潮湿,气候阴雨,寒湿内侵伤中;或由于饮食失节,过食生冷、瓜果,以致寒湿停滞中焦;或因嗜食肥甘,湿浊内生,困阻中阳所致。

第二点:寒湿困脾会造成哪些危害:

这个我们用一张图,就可以了解的很透彻:

第三点:寒湿困脾是如何造成这些影响的:

、寒湿内盛,脾阳受困,运化失职,水湿内停,脾气郁滞——脘腹胀闷或痛,食少;

2、脾失健运,湿滞气机——口腻纳呆;

3、水湿下渗——大便稀溏;

4、脾失健运,影响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泛恶欲呕;

5、湿为阴邪,其性重浊,泛溢肢体,遏郁清阳——头身困重;

6、寒湿困脾,阳气被遏,水湿不运,泛溢肌肤——肢体肿胀,小便短少;

7、寒湿困阻中阳,若肝胆疏泄失职,胆汁外溢,加之气血运行不畅——面目肌肤发*、晦暗不泽;

8、寒湿下注,损伤带脉,带脉失约——妇女白带量多;

9、寒湿内盛——口淡不渴,舌体胖大,苔白滑或腻,脉濡缓或沉细。

第四点:中医上是怎么改善寒湿困脾的?

寒湿困脾证的改善,总的来说以温中化湿为法。

、平胃散加减:

它燥湿祛痰,行气健脾。

苍术燥湿健脾为君药,厚朴除湿散满为臣药,陈皮理气化痰为佐药,甘草、姜、枣调和脾胃为使药。

大凡脾胃病变,只要属于所谓脾胃湿滞,呈现胸腹胀满、口淡食少、舌苔白厚而腻主症的,都可用它来改善,所以古人说它是“治脾圣药”。后世有许多健胃方剂,都是从它扩展演变而来。

2、理中丸加减:

它的药性更为温和,是温补脾胃虚寒的好办法。出自《伤寒论》,具有补中益气,温阳散寒之功效。

凡是脾胃虚寒、寒湿停滞、升降失常导致的脘腹胀满疼痛、喜温喜按、胃寒肢冷、胸膈满闷、饮食减少、大便稀溏诸多症状,都可以使用它调理。

但是阴虚火旺的人不适合,灼伤真阴动火;胃肠湿热的人群不适合。

3、苓桂术甘汤加减:

它具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功效。它所改善的痰饮,乃中阳素虚,脾失健运,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所致。

四药合用,温阳健脾以助化饮,淡渗利湿以平冲逆,全方温而不燥,利而不峻,标本兼顾,配伍严谨,为改善痰饮病之和剂。

4、胃苓汤加减:

它有安胃利水止泻,祛湿和胃的作用。

主要改善的是脾湿过盛,浮肿泄泻,呕吐*疸,小便不利。小便癃闲,大便飧泄,濡泻。小便不利,早晨心腹痛、呕吐泄泻。*疸。阴水。

感悟

在实际情况中,这样的问题很多,一个问题会有很多种的原因,其实并不是方法有问题,而是你没有对症,导致你的方法不适合你的问题。

所以,今天只讲了腹胀、大便稀溏、小便短少的原因之一——寒湿困脾。里面涉及到的4个方法,最好还是先辩对了证!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精彩推荐

中医:阳虚自汗、阴虚盗汗,何为多汗、额头出汗、手脚出汗、半身出汗中医:活血化瘀就用这三种中药,建议收藏中医:找准止汗穴,再也不用担心流汗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寒湿困脾腹胀大便稀溏小便短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