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您韩主任,要不是您妙手回春,我老伴儿不知道现在是个么样儿呢,感谢您呐!”一位白发苍苍的大爷紧紧握住韩主任的手眼含热泪。
原来,75岁的王阿姨一天傍晚和大爷一起散步时发生车祸,被20医院,经过相关检查阿姨为左胫腓骨骨折,头颅CT检查未发现异常,在关节外科住院治疗。住院一段时间后,王阿姨常常感觉头晕、恶心、步态不稳的症状,记忆力也大不如前,请神经外科副主任韩汝*会诊后,再次行头颅CT检查发现血肿,经诊断为颅内慢性硬膜下血肿,行微创钻孔引流手术后,经过医护人员的细心诊疗和护理,阿姨目前恢复良好。
慢性硬膜下血肿——”沉默”的脑出血
韩主任回顾分析了近5年来神经外科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老年人共32例占70%,其中9例2个月内有轻度外伤史,0例头颅外伤史不明显。大多首诊于心内科、神经内科、普外科、骨科、急诊科等,后转入神经外科治疗。
韩主任介绍,该病好发于老年人,由于老年人及其家属对本病缺乏认识,往往忽略了几周甚至几个月前轻度头颅外伤和跌倒史,甚至很多人不记得自己有过头颅碰伤,一开始起病也很隐匿,病程长,临床症状、体征也无明显特征。其中很多是以记忆力下降、智力下降、精神症状或大小便失禁起病,易被误诊为高血压、脑梗死、颈椎病和血管性痴呆等。
头部受伤早期检查难发现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血液集聚在蛛网膜与硬脑膜之间形成的慢性占位性病变,常在头部外伤3周以后形成。有很多老年人头部外伤后立即做头颅CT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过了至2周甚至3周以后才出现不适症状,进一步检查发现慢性硬膜下血肿。
这是因为外伤等原因导致硬膜下腔局部血液和脑脊液聚集,炎性细胞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大量分泌聚集,导致血肿壁上幼稚血管的大量增生、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缝隙连接开放、通透性增高,并导致循环中的物质不断渗漏,血肿逐渐增大。因此受伤早期,头颅CT检查往往发现不了血肿。随着时间的推移,血肿增大到一定量,患者产生症状后,检查时才能发现。
老年人罹患硬膜下血肿,首选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
一旦诊断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也不用过于紧张。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包膜后,虽然很难自行吸收,但一般预后良好,所以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目前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方法及手段多样,且日渐成熟,效果也越来越好。
老年患者因其心肺功能相对不全,血管基础状态较差,且往往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微创钻孔引流术是目前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我院神经外科已成功开展该项手术多年,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局麻下即可以施行,且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大部分液化良好,术后引流通畅,残余少量积血或积液多能自行吸收,绝大多数患者不需要再次手术。
警惕老年人普通肢体外伤后发生颅内慢性硬膜下血肿
在这里提醒大家,老年人由于双腿活动不便,容易发生跌倒引起颅脑损伤,家属一定要对老人做好看护,即使是轻微头部外伤,尤其出现头痛、头晕、智力和精神状态异常、步态异常、一侧肢体无力活动不灵活等情况,医院神经外科专科就诊检查及定期复查,排除有无出现硬膜下血肿的可能,并由专科医生决定是否需要继续观察还是住院手术治疗。
(神经外科供稿)
END
韩汝*
神经外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
医学硕士,《中华现代外科杂志》常务编委,山东省神经外科解剖专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威海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劳动能力鉴定专家组成员。擅长颅内肿瘤及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微创治疗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面积痉挛、高血压脑出血;显微手术治疗脑动脉瘤。对颈椎病、癫痫病及各种颅脑创伤的诊断、手术及康复治疗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联系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有医说医雾化吸入,到底是用嘴吸还是用鼻吸?
微创骨科
儿童骨折家长愁,微创手术解烦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