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先心病中心PICU联合电生理组成功完成了一名反复晕厥的12岁青少年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为我院儿科病人致死性恶性心律失常诊疗水平再上新台阶。
院前经过院前经过12岁患儿,体重37.4kg,住校学生。于年2月某日上午在操场后突然出现意识丧失,伴肢体抽搐、大小便失禁,立即给予AED监测为室颤(图片1),给予紧急除颤患者意识未恢复,医院救治,监护示心室率次/分(图片2),给予药物转复后,心室率最慢30次/分。
AED监测室颤心律
心电图提示宽QRS心动过速
诊治过程诊治过程5天后患儿转入我院。入科后患儿情绪易激惹,心电监护示为窦性心律,波动在32-次/分之间。追问病史,患者10岁行VSD外科修补术。6年前晕厥1次,1分钟自行恢复。4年前晕厥伴肢体抽搐、小便失禁,1分钟恢复,医院就诊,未发现异常。2年前发生过和6年前类似病史。否认近期感冒及服药史。否认近期压力及情绪波动史。全麻镇静插管下进一步行电生理检查,诱发为快速房扑,给与射频消融术,术中未诱发室速、室颤。
考虑患者院外无诱因多次反复晕厥,伴肢体抽搐,本次监测为心室颤动-----致死性心律失常,随时有猝死的风险,结构心脏病中心主任沈群山、PICU主任宋艳清、电生理组主任韩宏伟组织儿科及电生理全体成员会诊,经谨慎考虑,严密制定手术方案,给予单腔ICD植入,术后恢复顺利。
科普小知识TIPS01致命性心律失常有多可怕?致命性心律失常,发作突然,若不及时抢救,短期内很快心跳停止。近年来,每年约54.4万人发生心脏性猝死,且这个数据在不断增加,最有效的急救措施是立即用除颤仪予以电转复,恢复窦性心室率。时间就是生命,而每一次室速、室颤,不可能每次都是那么幸运,都能得到及时除颤和救治。此时,患者就需要一种随身携带的除颤器----植入性心律转复除颤器(ICD)。ICD可以自动识别室速、室颤,给予自动复律,是心脏骤停高危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是预防心脏猝死的一线治疗方法。
02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是什么?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英文缩写ICD,在临床上是一种治疗持续性或致命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医学仪器。具有快速自动识别快速心律失常、抗心动过速起搏、低能量自动转复及高能量除颤的功效,如果出现缓慢性心律失常,还可以起搏心脏。
植入ICD就相当于随身携带了一名医生,全天候监护患者,一旦发生危险情况,就迅速给患者进行电击转复、除颤、起搏,极大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单腔ICD双腔ICDS-ICD
03ICD植入术后要注意什么?植入术早期避免伤口感染,半年内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植入部位的撞击,根据ICD的说明书,避免强磁场的环境,比如MRI检查。患者在出院后需要定期检查,进行ICD设备的体外程控,让医生了解当前ICD的工作状态、患者心电活动及电池的电量。如果在ICD的使用过程中,频发发生误放电,这对患者而言是极大的痛苦,这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辅助药物治疗,进行心理疏导,并进一步调整设备参数,以减少误放电的发生。文章图片部分来自网络,用于公益传播。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Clinic門诊新视野|《门诊》杂志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