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修仙是人类欲望的最大化,最容易有这种想法的就是帝王。
当天下权柄都操持在手,各种欲望都可以无休止地得到满足,但是唯独在时间上他和引车卖浆者流一样,最终都要死去。
怎样长久占据这些资源就成了他们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
所以读《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自从一统六国之后,寻求长生就贯穿了他的余生。
贾谊在《过秦论》里说:”燕齐之士释锄末,争言神仙方士,于是是趣咸阳者以千数,言仙人食金饮珠,然后寿与天地相保“
燕、齐之地最爱出神仙“专家”,这两个地方的老百姓放下锄头,一个一个都来到咸阳,目标就是忽悠秦始皇,成功了,秦始皇长寿不长寿的不要紧,要紧的是自己能够长生不老。
也是受这些人蛊惑,秦始皇宣布自己是第一个皇帝之后的第三年就到泰山进行了封禅。
所谓封就是在泰山上祭天,向天报功,所谓禅就是在梁父山上祭地,报地之德。
但是封禅的礼节应该怎么进行,儒生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秦始皇被他们吵得烦死,赶走了所有儒生,自行祭天祀地。
秦始皇在山顶祭完天之后,下山遇见了风雨,只好躲到大树下避雨。
儒生们借题发挥,四处造谣说秦始皇根本就没有登上泰山之巅,秦始皇就开始嫌弃这些儒生们。
封禅之后,秦始皇就开始东游海上,燕国和齐国的方士一看机会来了,纷纷上前推销他们的“不死药”。
有两个人受到了秦始皇的重用:一个是卢生,一个是徐巿。
徐巿向秦始皇描绘了海上三仙山。
就如同白居易诗歌里所言:“闻到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秦始皇一听就来劲了,分拨给徐巿童男女数千人,让他入海求仙。
但是秦始皇如同精明的投资人,他不会把长生不老药只投资到一个人身上,所以他寻找了另一个人:卢生。
卢生也是海上求仙派,他给秦始皇说他认识传说中的神仙羡门、高誓等人,他跟这些人谈笑风生,毫不畏惧。
秦始皇当即让他去寻找。
派出去了求仙使团,秦始皇也没有干等。
他先去了巫风盛行的楚地,他对这里的神仙印象不太好。
他渡过湘江的时候,遇到大风,却看见旁边有一座湘江祠。
这里供奉着舜帝的两个妻子:娥皇、女英,她们也是尧帝的女儿。
当年舜帝驾崩于苍梧,娥皇女英追到此处,悲极而亡。人们立祠纪念。
秦始皇对这样悲情的爱情故事不感兴趣,他以为是这两个女人阻止了自己渡江,命人把湘山上的树木全部砍伐。
这时候卢生终于回来了,不死药自然没有找到,但是他对秦始皇说,我带回来一条预言: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一听,当即命蒙恬发兵三十万北击胡人。
这些胡人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因为一个神棍的一句话被迫流离失所。
卢生一看秦始皇这么好骗,接着忽悠,他给神人创造了一个词叫真人。
他说真人进到水里不湿,进到火里不热,能够腾云驾雾,与天地同在。但是真人喜欢宁静的生活,您这当皇帝,每天熙熙攘攘,神仙所以不愿意来,你不如居住在深宫,不让别人知道你的行踪,真人就会给你不死药了。“
秦始皇一听,从此不再自称朕,改自称真人。
命令咸阳旁边二百里内的宫观以甬道复道相连,每一处都预备下美女、卫士及各种日用品,他走到哪里就享受到哪里,他自己也就神龙见首不见尾了。
谁要泄露他的行踪:死。
这些方士也渐渐看明白秦始皇残暴的性格,这样忽悠,早晚要露馅,一旦露馅,就会死得很难堪。
一同逃跑的还有一群文学之士,秦始皇召集他们是为他粉饰太平,这些文学之士被他的残暴所吓坏。
他们纷纷逃离。
秦始皇这才知道自己被这些人耍了,他岂肯罢休。
于是发动了著名的“焚书坑儒”。
其实这里的儒未必是孔孟手下的儒生,恐怕这里大部分都是方士。
方士们从此就和秦始皇分道扬镳,开始各种为秦帝国的灭亡造谣。
先是一颗陨石掉下来,上面刻着对秦帝国的诅咒:“秦始皇死而地分。”
秦始皇的处理方法也很简单,将陨石坠落地的老百姓全部杀了。
他命人创作了《仙真人诗》,并派使者传唱天下,争夺舆论阵地。
结果使者过华阴平舒道的时候,有人拿了一块玉璧给了使者说:“帮我捎给镐池君”,并又说了一句:“今年祖龙死。”
秦始皇拿到了那块壁,沉默良久:“山*知道的不过是一岁的事吧。”
他让负责仓库的主管看那块玉璧,结果主管认出这是当年渡江的时候为了祭祀江神投到水里的玉璧。
不过秦始皇说得真准,山*知道一年之内的事情,第二年他便死在了巡游的路上。
他的长生梦并没有这么破灭,他把自己的陵墓修建得富丽堂皇。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
想必他还想着复活的那一天吧。
锦翼